在一场和尼克斯的鏖战之后,独行侠1分险胜。我们下意识会觉得独行侠的实力要比尼克斯强上许多,但独行侠11-11的战绩比起尼克斯的10-13也好不到哪儿去。
如果赛季开始前的MVP预测也算荣誉的话,那么东契奇可能是近几年MVP最多的球员了。每个赛季开始前,他都会被各路预测放到MVP前三的榜单上。
但独行侠打到现在,排位是连附加赛都进不去的状态。应该赖谁?
先看东契奇自己的表现,37.6分钟的出场时间,33.6分,这两项都是全联盟第一。还有8.7篮板8.7助攻1.9抢断,投篮命中率超过50%。这还是他三分不准的情况下做到的,这赛季东契奇在各个区域都有很高的把握度。
东契奇自然是技术全面无死角,视野极佳又能吃大量球权。所以独行侠也是为东契奇配备了足够多的射手,帮他拉开空间,让他用持球策动全队。
一个人干所有活,会有问题。东契奇的体力分配会受到影响,开局和末节的状态差距很大;只有东契奇能持球,东契奇一下场进攻就崩了。东契奇不能下场,他会更累;他一场,球队进攻会崩。如此恶性循环。
布伦森走后,球队缺少一个够档次的副攻手。丁威迪做得还不错,他单打不少,而且效率不错,也能偶尔做点挡拆。
但作为球队全职首发,他和东契奇错开时间不够多,而且丁威迪也并非是很高级别的二号持球手。伍德受限于防守,也无法出场太多时间,他还是个内线。
而且东契奇这种打法,他需要队友提供的空间支持,哈达威31.9%,电风扇33.9%,克勒贝尔31.1%,布洛克27.3%。一些很需要在防守端做出贡献的球员投射却下降得极快,仿佛一夜之间丢掉了投篮包。
球权集中之后,独行侠很多球员助攻率都只有个位数,也就是他们干的事情非常少。可能时间长了,他们自己也形成了思维固定,把球交给东契奇。
独行侠的回合是全联盟最少的,他们习惯慢慢发起进攻。好处是大部分球都在东契奇手里,所以球队失误控制得不错,东契奇个人进攻实力加上球队拉开打法,进攻还在中上游。
但是也导致球队很少打快攻,放弃或者忽视一些简单进攻的机会。尽管因为内线体型硬度问题,独行侠的篮板很差,但是作为全联盟抢断第五的球队,快攻应该能够多打一些。
球队在维持东契奇主导的基本盘不变的同时,可以尝试更多方式去进攻,给东契奇减负,也让球队进攻拥有更多选择。像前些天猛龙和独行侠的比赛,夹击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,最终独行侠也没能破解。
休赛期不低的价码引进麦基已经宣告失败,独行侠用鲍威尔、克雷伯、伍德组成的内线阵容还是矮和单薄了一些。布伦森走后缺少二号持球手,丁威迪也需要休息,另外时段的持球手也需要人选。
所以独行侠底薪签了个沃克,肯巴自然不至于油箱都没油了,但能发挥出多少还得看情况。大包大揽打法注定需要空间支持,当队友三分不准,就需要承受这样的代价。
东契奇也在尝试一条新的路,毕竟持球大核心在历史上成功夺冠的,也并不多。